慧通综合报道:
德国安联保险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居民每7个人中有一个属于中产阶层。这份2018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为中产阶级壮大做出最大贡献的是中国。在个人资产的绝对增长方面,美国再次超过中国,排名世界第一。2017年,全球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值的增长中,美国占到44%,中国为25%。
安联的报告称,中国在全球财富阶梯上的攀升"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进入中产阶级的居民数量已经占到全球总数的一半。在2000年,全球被定义为中产阶层的人数还是5亿人,其中一半居住在日本、北美和西欧。但到了2017年底,上述工业国家的中产人数所占比例就降至全球的四分之一,而中国的中产居民则占到全球的一半。
安联报告中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个人财富在7600欧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至45600欧元之间。中产阶级的定义一直没有定论,2016年7月,《经济学人》杂志给出的数据是,中国的中产阶层有2.25亿人。该文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是:“家庭年收入在1.15万到4.3万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而据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2016年的调查,中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人均财富为208317元,农村家庭人均财富为64780元,前者是后者的3.22倍。
此前,瑞士信贷发布的《2018年全球财富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家庭财富规模达到5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98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当前我国人口总数13.75亿,按照10月22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6.9316来计算,中国人均财富达到了26万2141元。
报告称,在过去12个月中国家庭财富的增长中超过75%来自非金融资产,而房产净值在中国家庭财富中的占比又高达65.99%(数据来源于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家庭财富主要寄存于房产净值,这种资产配置结构始终会在地产泡沫中显得岌岌可危。事实很明显,房产高速升值放大了中国家庭财富。一旦房地产市场发生动荡,中国家庭财富就将急剧缩水。
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挑战方面的若干议题和思考。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发表讲话称,中国的储蓄率在高峰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差不多50%,现在已经降了好几个百分点,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还是挺快的,当然下降有一定的好处,表明我们内需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调整,这些调整需要加以密切的估计。其中一个就是隔代之间储蓄率的变化,也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我们看到,居民贷款增量持续超过存款增量。2016年和2017年,住户贷款分别新增6.22万亿元和7.01万亿元,同期住户存款分别新增5.17万亿元和4.60万亿元。居民贷款增量持续超过存款增量,表明居民的角色从银行的存款供给方转变为贷款需求方。截至2018年7月末,住户贷款较年初增加超过10%,与同期住户存款6%的增速形成对比。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业务QQ:212116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