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2016年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两稳一降”,体现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这也是自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以来的第一次下调。
虽然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下调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却迈出了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的一大步,打破了最低收购价只涨不跌的惯性思维,拉开了最低收购价改革的大幕。
政策落地 为市场吃了“定心丸”
随着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最终落地,预计将对新年度的稻谷生产、流通及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稻米市场基本稳定。
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公布,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且有国家作为后盾来兑现。即使出现利空因素导致稻米市场下跌,2016年新稻收购价格也将不低于最低收购价,从而有利于继续稳定国内稻米市场信心,防止稻米市场大幅波动。
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稻米比价相对较高,不但高于玉米、小麦,也高于大豆、棉花等作物。可以说,2015年三大粮食作物中,种稻效益是最好的。同时,与国际大米相比,我国稻米价格也相对较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公布可以将稻农的种稻收益提前锁定。虽然早稻最低收购价略有下调,但对每亩早稻的种植效益影响只有十几元。只要不发生意外灾害,农民增收将得到保障。
有利于保障稻谷生产能力。
今年稻谷的种植收益仍有可能相对较好,农户种稻积极性仍将较高。预计2016年稻谷生产仍有可能继续丰收,但各品种之间会有所微调。在政策的调控下,预计东北存在减少玉米耕种面积而改种粳稻的可能性,粳稻产量可能进一步增加。早籼稻在需求萎缩和最低收购价下调的双重打压下,面积可能小幅下降;中籼稻种植面积可能有所增加。同时,农户种稻积极性提高,也将有力地保障国内稻谷生产能力。
深层次矛盾 需通过变革加以完善
随着国内外粮食形势不断变化,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暴露。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落地,让市场吃下定心丸的同时,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将继续暴露,需要通过不断变革加以完善。
抑制国内大米需求。
在目前稻米比价较高的情况下,稻米的一部分工业需求和饲用需求不断被玉米等其他粮食品种所替代。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粮食消费进入更高层次的升级换代阶段,人均口粮正逐步下降,也导致大米需求不足。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5/2016年度我国稻谷国内消费量将萎缩至18950万吨左右,较2014/2015年度降低178万吨。其中,稻谷饲用消费量900万吨,较上年度下降120万吨;工业消费1020万吨,较上年度下降40万吨。
刺激大米进口。
近几年国内稻米持续稳定在较高的价位,而国际大米供应充足,出口国竞争激烈,加上美元走强,价格持续下调,国内外米价倒挂,且价差不断扩大。监测显示,近期越南5%破碎率大米运达我国港口完税价格为2836元/吨,南方销区市场早籼米批发价格为3740元/吨,国内外相近规格大米价差为904元/吨。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国外廉价大米大量涌入国内。韩国首批30吨大米将于今年2月中旬运抵上海,美中双方已达成协议,一旦条件符合规定,中方将允许美国大米进入中国。随着更多国家瞄准中国大米市场,预计大米进口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对国内市场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大。
不利于国内大米加工业发展。
“稻强米弱”长期存在,大米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减,甚至出现亏损。停产、半停产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国内大米价格虚高,刺激大米进口大量增加,且从沿海向内地,由销区向产区攻城掠地,不断挤占国内大米市场份额。国内部分大米加工企业也被迫做起了用低价进口大米掺兑好米的调和米生意。
临储去库存化仍将艰难。
截至2月初,国内中晚稻托市收购量已超3000万吨,2012年以来托市收购而没有售出的稻谷库存累计超过1亿吨。由于目前临储稻谷的销售依然采取顺价原则,相当于按市场最高价进行销售,成交惨淡是意料之中的。据统计,2015年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政策性临储稻谷10111万吨(包括专项拍卖),实际成交533万吨,成交率为5.27%,其中粳稻成交率略好于籼稻。
2014年国家共向市场投放政策性临储稻谷4860.1万吨,成交422.74万吨,成交率8.7%,中晚籼稻成交好于粳稻。两年合计成交906万吨,不足今年临储收购的1/3。若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继续启动,临储稻谷库存还将增加。财政资金占用水平将进一步增加,收购仓容将进一步吃紧。
因此,在稻谷最低收购价基本保持稳定的支撑下,预计2016年稻米市场仍将保持弱稳定,供给和需求两侧的改革预计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托市预案启动的可能性仍较大,产量高、进口高及库存高的“三高”现象预计仍将持续,后期更大力度的去库存化改革预计也将适时推出。
(来源:粮油市场报)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