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近日,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正在盐阜大力推进。何谓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简单说就是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这三项农业补贴合并,并更名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与以前相比,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后有啥变化?市财政局基层处处长翟洪文分析指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后其支持农业和粮食的性质不变,只是由以往的激励性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由覆盖性补贴向环节性补贴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鼓励农民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是实现让财政补贴这块“好钢”用到保护耕地地力的“刀刃上”的有效之举。
为何而改?更有效支持粮食生产
自2004年起,我国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在农业发展进程中,这三项补贴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应递减,政策效能逐步降低。
“以往政策是根据种植的品种(水稻、棉花、玉米、小麦、油菜)和农作物(农资综合补贴)进行补贴,现在的政策是从耕地出发,重点是为了保护地力。”翟洪文说。
全面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其目的就是增强政策补贴的针对性,把补贴发放给那些真正需要补贴者,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财政资金支持粮食生产的作用。这既反映出政策的与时俱进,也体现了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翟洪文介绍,我省改革后的政策简单地说就是,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加上“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统筹整合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将20%的农资综合补贴集中起来,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补贴“蛋糕”会不会被切?改名不改性
与以前相比,整合后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补贴总量有无减少?补贴力度有无降低?农民实际拿到手的费用增加还是降低?这是采访中大多数农户更关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保持补贴总量不减少、补贴力度不降低,这是我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根本原则。
“名字改了,但性质并没变,这块做大的补贴‘蛋糕’不会被切!”翟洪文介绍,改革后单个农户拿到的补贴变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盐阜往年相比,全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总额不变,就单个农户而言,可能会有变化,但不会太大。
据悉,占比80%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盐阜今年共计10亿元,目前已经划拨到盐阜财政账户上,只等各地准确数据核实敲定,以“一卡通”方式直接兑现到农户,市财政、农业部门将强化监管督导,确保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补贴资金合规发放。
“很有整合的必要。”一位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农技干部举例说明,小麦“一喷三防”补贴,为的是防治小麦病虫害、干热风,亩均补4.5元。按理说,每年4月中旬,如果补贴拨付到位,正好赶上病虫害防治。但实际操作时钱到位已近小麦收割,难以起到应有作用。他认为,虽然“一喷三防”亩均补贴少,但整合起来,仅此一项,就能办些大事。这项改革简化流程,缩短了时间。
政策效能咋发挥?种粮大户期盼下放权限
此次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最引人关注的是将“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中的20%集中起来使用,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如何支持?是直接补给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吗?
“如果直接补给种粮大户,流出土地的农民会不认同,造成矛盾,同时一亩地几十元,就算补给种粮大户可能也难发挥太大作用。”盐都大纵湖种粮大户陆宏彬说,他承包了1600亩田地。
如何才能让补贴发挥最大效益?
“在我省,目前这20%的资金集中留在省财政,如何用,怎么用,具体细则还没出来。”翟洪文透露,现在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贷款难、贷款贵,留在省里的这20%资金应该主要用于解决这个问题,有可能省里会以此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创新补贴资金运行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担保。
陆宏彬建议:“如果能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结合起来,促进一些示范项目的推广改造,意义更大。”
更多种粮大户则期盼上面能加大放权力度,把调剂的20%农资综合补贴切回市里,由市里统筹协调选择银行合作,提供信用担保,能撬动5至6倍贷款,支持种粮大户。
“如果由省级统筹,具体操作上有难度。仅核实种粮大户贷款资格,就需要极大的工作量。”盐都秦南种粮大户纪香龙说,目前他承包了1100亩土地,全部种粮。
据测算,按盐阜2015年农资综合直补8亿多元算,20%就是1.6亿多元。如加上2016年的,将这笔资金超过3.2亿元,如果按1:5放大可撬动16亿元的放贷规模,按每家贷款30万至100万元,可支持1500至5000个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盐阜大众报)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