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目前的小麦期货市场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2012年下半年我国小麦市场长期库存充裕、供大于求的状况将发生质的改变,强麦期货正在孕育结构性上涨行情。
进口小麦价格步步高涨
CBOT小麦期货价格(9月合约)从5月14日的低点606.6美分/蒲式耳上涨到7月5日的高点840.5美分/蒲式耳,上涨了233.9美分/蒲式耳,幅度达38.5%。国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既得益于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大豆、玉米等因不利天气而出现上涨,也是小麦大幅减产使然。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近日将2012/20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从之前预计的6.71亿吨调降至6.65亿吨,且远低于上一年度的6.95亿吨(不包含中国小麦病虫害因素)。
此外,国际市场此次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还有一个大的政策背景,美国参议院6月21日以64票对35票通过了五年期的《农业改革、食品与就业法案》,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削减已实施二十年的直接支付农业补贴。根据参议院当天通过的法案,美国将在未来十年内削减236亿美元的农业开支。过去二十年,美国每年通过直接支付方式给农民提供了大约5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
只要国内市场没有大量进出口小麦,那么国内小麦价格与国际小麦价格就没有多大的相关性。然而,最近一个时期进口小麦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海关统计显示,2012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97.11万吨,同比增加170.01万吨,增幅627.3%。前期进口小麦相对于国内小麦具有价格优势,这也是强筋小麦期货价格持续下跌一年有余的重要原因。按最新的到岸价格,普通小麦在2700元/吨以上,优质强筋小麦在3000元/吨上下,已经高出国内市场一大截了。假如国内市场后期出现缺口,需要适量进口满足国内需求的话,那么进口将成为拉动国内小麦现货、期货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小麦短期利空因素
尽管上述利多因素对小麦市场的影响是宏观的、长期的,但是眼前一些利空的因素依然对市场产生微观的、短期的影响。
其一,今年的最低保护价政策执行有别于往年。过去最低保护价收购,国营、民营一起上,布点众多,收购主体抬级抬价争抢粮源,以赚取国家的仓储费补贴。今年承担最低保护价收购的库点很少,加之很慢的收购贷款发放速度和很严格的质量控制,基本上就是垄断性收购,人为制造出一个买方市场。农民已遭遇病虫害,“少收了三五斗”,还要遭遇卖粮难和低价格。
其二,农民的卖粮行为以及较差的新麦品质也给市场增加压力。种粮副业化使农民对耕种过程不太上心,对销售价格不太计较,相当多的农民在小麦刚收割下来就便宜卖了,急着外出务工。因此,在新麦上市初期,市场的供应量很大,加上今年新麦品质欠佳,一些收购主体观望心态较重,6月份市场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其三,期货价格的升水和较多的注册仓单压制了上涨行情。上周五WS1209合约收于2408元/吨,相对目前北方主产区优质强筋小麦约2300元/吨的到库成本(含毛粮整理费用),还有约100元/吨的升水。诚然,与往年通常的200元/吨上下的升水相比,这已属于较低的升水了。市场要想调动小麦现货商注册期货仓单的积极性,就得在现货价格基础上加上每个月30元/吨的仓单持有成本(仓储费和资金利息),以及一定的仓单注册风险升水、增值税和适当的利润等。
9月合约2400元/吨的价格不足以吸引较多的仓单注册。不过,13480张已注册仓单和历史原因形成的13014张有效预报,足以让市场负重前行。也许今年的小麦市场有些类似于2003年的情况,但交割战注定打不起来了,毕竟投资者理性了,市场进步了。
期货的根基还在于现货。截至6月30日,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2039.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375.4万吨。收购量迈上3000万吨台阶可能就是收购价格全面上涨的市场转折点。
时下小麦饲料消费如火如荼,但笔者预计,本市场年度可供饲料消费的小麦总量仅有1000万吨左右。鉴于此,主产区普通三等小麦收购价格早日上涨到2400元/吨以上,尽快挤出小麦饲料消费需求,是保证小麦口粮安全、维护小麦市场正常运行的理性选择。小麦现货价格在2100元/吨附近压制愈久,小麦饲料消费的量愈大,市场报复的力度就会愈大。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于期货日报,欢迎垂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