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牛奶中的大肠菌群从哪来的?
牛奶中检出的大肠菌群超标1000万倍,这样的结果让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负责人惊讶,“如此检测结果在奶制品中甚为少见。”
只要做食品质量检测,大肠菌群就是个绕不开的指标。大肠菌群并非一种细菌的名字,它说的是一组和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菌群超标,在不合格食品中属常见状态。”
对于乳品,大肠菌群的数量限制严格,其允许存在的数量逼近于零。他说,经过巴氏消毒这道工序后,牛奶中的大肠菌群可以全部剿灭,超高温杀菌则更加无忧。
大肠菌群多存在于粪便和下水道,从牛身上挤出来的鲜奶中有大肠菌群并不奇怪,经过巴氏消毒后,大肠菌群没了,那么,为啥消费者手中的玻璃瓶奶中又会出现呢?
生产车间里不大可能有,对于一家乳制品企业,生产车间可谓命脉所系,全封闭、无菌状态,若做不到这样的基本生产环境,这家乳企难以生存。
这位专家猜测,第一道可能污染乳品的工序是装瓶,乳品干净了,装奶的玻璃瓶未必清洗仔细,大肠菌群可能存留在瓶子上。
运输环节污染乳品的嫌疑最大,污染的途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玻璃瓶或是纸盒密封不严,外界的细菌侵入;其次是巴氏奶需要全过程低温,假设储奶仓库的制冷设备深更半夜突然停摆,仓库里的温度攀升,大肠菌群可能就此滋生,即使再制冷,鲜奶已经起了变化。
β-内酰胺酶不大可能人工添加
比起大肠菌群,β-内酰胺酶则是国家标准中明文规定牛奶中不允许检出。宁波市食安办牛奶中检出的这种物质,是哪里来的呢?
人们如今谈抗生素色变,奶牛会生病,生病后像人一样,会用抗生素消炎,牛的身体内就会产生一种物质,将抗生素分解,这种物质就是β-内酰胺酶。
奶牛因挤奶最易犯乳头炎,抗生素非用不可,用了抗生素后,得把这头病牛隔离。一般隔离7天后,奶牛体内的抗生素就能分解完毕,分解物质β-内酰胺酶也随之消失,这时,这头牛又能挤出合格的奶来。
这位专家说,目前还没听说过乳企人为添加β-内酰胺酶的事件,奶牛的身体可自行产生β-内酰胺酶,为何要添加,购买添加β-内酰胺酶也是需要成本的。
β-内酰胺酶超标,有一种猜想是这样的:病牛服用抗生素后,乳企为了牟利,等不及让病牛挨过隔离期,就开始挤奶。牛奶中就可能含有β-内酰胺酶。
宁波市牛奶集团昨天回应 β-内酰胺酶属牛体本身产奶过程 带入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面对公众质疑,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昨天上午11点发布声明:“关于该事件我司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作为宁波本地专注鲜奶50年的企业,质量是我们的生命。”
昨天13:46,宁波市牛奶集团在自己官方微博上发布长微博,对市食安办的抽检通报予以回复,对官方检测结果发出质疑——
1.有关部门及检测机构于2012年8、9月份对订户奶箱等渠道进行的评价性抽查测评,是在酷暑时候对宁波市整个乳制品市场进行的,发现了一些质量问题,我们也是刚刚知道。这说明鲜奶在脱离2-6℃的保存温度条件下,产品因失去防护而影响质量,不能代表我公司2012年全年产品整体质量;
2.2012年市质监部门共对我公司进行鲜奶出厂检验335批次,合格率100%,证明我司出厂的产品全部合格;
3.此次抽检的β-内酰胺酶属牛体本身产奶过程带入,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针对新鲜乳品容易出现冷链断情况,我们会继续加大投资改善牛奶递送等环节;
5.新鲜巴氏奶对新鲜度要求很高,家庭订奶户要及时取出奶箱中的鲜奶,以防微生物繁衍,不及时饮用请放入冰箱保存。
巴氏奶保留了营养易变质 超高温杀菌奶营养相对缺失但易保存巴氏奶
这位博士生导师说,用了巴氏消毒法,产出的鲜奶就被称作巴氏奶。这种奶保质期短,一般1-2周,因而不适合长途运输,多为本土生产,本土销售。
巴氏消毒法1865年被法国人巴斯德发明后,近20年来风靡中国。若是采用72-75℃的温度杀菌,牛奶杀菌需要15-20秒;若温度升至85℃,则只需8-15秒。
杀菌温度低,有坏处,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杀死了,但无法杀死所有微生物,放的时间一长,温度一高,微生物大量繁殖后,巴氏奶就腐败了;好处是,因为温度低,保留了有益菌和营养物质,口感纯正。
在超市里,看到屋顶形纸盒、玻璃瓶包装,躺在冷柜里的液态奶就是巴氏奶,也有少数巴氏奶用塑料瓶、塑料壶包装。
让巴氏奶不变质,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出厂到入嘴,鲜奶所处的温度始终不能超过10℃,它最喜欢的温度是4℃左右。
因为低温不可或缺,巴氏奶在出厂后出问题的概率相对高。
超高温杀菌奶,也就是超高温瞬时处理。
将温度升至135℃-140℃,加热4-10秒,就能杀灭牛奶中几乎所有细菌,灭菌后密闭。
就像灭菌后密闭的糖水罐头一样,原本暴露在空气中几天就变味的橘子,少了氧气、少了细菌,在罐头里就能待上一年半载。超市里四四方方纸包装的液态奶,就是超高温杀菌奶,它的保质期一般在1-6个月之间。
高温让牛奶易保存,但高温也让牛奶中不耐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遭受破坏,牛奶中的乳糖也会焦化,损伤牛奶原有风味。
经过高温杀菌后的乳制品不再依赖低温,在常温下保存即可,这种乳品就让全国销售实现了可能,因而出现在超市里的全国性大品牌乳品,多数是超高温杀菌奶。
“鲜奶、酸奶、钙奶、婴幼儿奶、纯奶……以液体状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乳品,品种不少叫法各异。不过,从生产工艺角度看,液态乳品无非两种,巴氏奶和超高温杀菌奶。”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一位博士生导师说。
宁波官方表态抽检结果绝对可靠 挑选酷热夏天抽检奶箱是特意而为之
昨天,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处张富明说,对食品的评价性抽检已经做了很多年,鲜奶只是其中一个品种。“为了了解宁波市场上食品安全状况,宁波市政府决定除了执法、监管部门做一些日常监督性的检验之外,食安办也要对市民经常吃、喝的食品再作评价性抽检,乳品是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食品,关注度也高,抽检结果年年都在公布,2010年的抽检合格率比2012年的还要低一些,2011年的合格率则要高一些。”
记者查询了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数据,2011年鲜奶抽检的不合格率为13.95%,2010年的不合格率为35.32%。
对于宁波牛奶集团质疑抽检流程,应该先有通知、备样等。
“评价性抽检跟食品检验不同,比如说我到你奶箱里抽检,不会告诉宁波牛奶集团我在你奶箱里抽了奶,因为这实际上跟他没什么关系。”张富明解释,奶箱抽检也是他们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牛奶到了奶箱实际上跟制奶企业已经没有关系,主要是居民什么时候取奶,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
“为的是告诉消费者,最后一个环节、喝上这口奶的时候合格率是怎么样的。”
而在超市、便利店、生产企业抽检,是跟每个企业都有关系的。
至于企业此前为什么不知道这份通报,张富明说是因为整个抽检有很多品种,8月-12月完成,大量数据出来并进行分析之后才会发布,评价性抽检不需要及时跟企业沟通。
宁波牛奶集团质疑的其中一点,是抽检在最热的酷暑天进行,而且是在终端(订奶箱),合格率当然低。张富明说,之所以挑这个时间,也是有意为之,因为这时候牛奶最容易变质,而老百姓也不可能在门口挂个冰箱、通上电。“目的是提醒市民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张富明说,抽检取样环节,是检验机构自己订奶、模仿居民消费习惯。
记者从这份抽检报告的检验机构——宁波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窗口了解到,目前针对牛奶检测一般不受理个人委托,费用也比较高,一份需要1000-2000元。
对于牛奶检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抽检的都是当天生产的牛奶,数据肯定是可靠的。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电话:028-65162618转809,业务QQ:2677558420,信息咨询:028-65162618-808,销售:028-651626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