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年的玉米临储价格下调,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考虑到库存压力和财政压力,以及中央制定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政策制定者敲定了方案,要调低玉米临储价格。至于价格,后来经过几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磋商才最终决定由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统一下调为1元/斤(国标三等质量标准)。
对于为何将去年的价格抹掉小数点后的零头,而且不再区分黑吉辽蒙四省区的价格差异,李强解释称,中央在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字里行间列举了“负面清单”——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至于“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到2017年基本放开。这倒逼着农产品价格要在三年时间内,跟国际市场接轨。
所以下调玉米临储价格势在必然。李强据此预测,2016年临储价格还会继续进行调整。直至2017年,玉米价格跟国际市场接轨。
实际上,今年华北地区已经跟国际上接轨了。根据上海汇易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统计数据,目前国际市场玉米1100-1200元/吨(按照CBOT折算),加上运费,到中国港口的成本价达到1600元/吨附近。而华北市场的玉米价格最低一度达到1600-1700元/吨。
除了国内外价差加大,为执行托市收购和临时储备政策而需要的财政支出无法可持续以外,储备粮库仓容不足也是临储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4年临储国产玉米投放量是1.0392亿吨,但是拍卖成交量只有2594万吨,成交率为25%。今年临储玉米投放量1.2110亿吨,成交量更是锐减为385.99万吨,成交率更低至3.2%,减幅高达85.1%。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今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和11月3日官方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简称建议稿)都与决定的政策精神一脉相承。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意见》要求“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在农产品领域,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建议稿提到“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中国农产品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的僵局要被打破。
(第一财经 邵海鹏)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交流垂询!业务QQ:2558423210,信息咨询:18030645652,1803040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