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通综合报道:
近1个月以来,与期货市场跌宕起伏相比,国内现货玉米波澜不惊,价格平稳上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供需基本面的平衡。预计这种平稳上行的态势可能会持续到8月份。
国内玉米市场虽然进入理论上的青黄不接时期,养殖需求整体较大,导致玉米价格还可以受成本推动缓慢上涨。不过,由于养殖及加工业亏损,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未来能够影响玉米市场的因素,主要还是天气。
成本支撑
目前农民手中余粮基本售罄,仅有的也是作为养殖自用等,国内玉米供应主要以贸易商为主。3~4月份国内玉米贸易商与国储库等都在产区抢购,导致玉米成本比较高。
4月末吉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基本在2300元/吨以上,当地粮库收购价在2300元/吨左右,大型饲料企业也在当时参与收储以及签订合同。每个月利息在15~20元/吨,经过3个月,仅利息成本就达到60元/吨左右,而目前吉林贸易商玉米出库价在2350元/吨左右,保本出货。
从成本上看,玉米下跌空间不大,未来玉米价格有可能在成本推动下缓慢上涨。
饲料需求
今年国内市场比较怪异的一点是,人需求的原料都在降,饲料原料都在涨,豆粕价格已经高过螺纹钢,说明在全球经济环境疲弱的情况下,养殖业存栏相对偏高,需求整体比较大。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规模以上饲料企业工业饲料产量为1969万吨,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1.6%。上半年,工业饲料产量累计为989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6%。
由于饲料玉米需求强劲,对玉米质量的要求相对比较高,所以未来优质玉米价格整体依然居高难下。以山东为例,本地玉米收购价在2400元/吨左右,东北产玉米到厂价在2550元/吨以上。这种局势可能会波及到全国市场,持续高温潮湿天气会使优质玉米上涨空间更大。据悉,目前东北地区饲料企业已经开始提价抢购优质玉米。
外盘飙涨
与国内相对平静的市场相比,美国由于遭遇56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导致玉米价格飙涨,虽然本周开始有降雨,但是玉米减产已成定局,CBOT价格依然在800美分/蒲式耳一线波动,截至7月24日,美国9月合约玉米到港成本在2900元/吨左右。
从3~4月中国签订的合同看,到港成本仅为2200~2400元/吨,有传言称中国进口的4~5船玉米遭洗船,如果属实,中国买家有可能纷纷效仿,
进口玉米到货数量将会减少,对港口是一个提振。
亏损严重
虽然进入8月份以后看涨理由很多,但都不够有力,尤其是需求方面,养殖基数大,同时养殖利润低。国家发改委7月24日发布公告称,在7月11日~18日一周内,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重新回落,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也下跌,令猪粮比价回升至5.71,连续第15周处于普遍认定的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6下方。
与养殖亏损相比,深加工企业亏损更加惨烈。目前每吨淀粉亏损200元左右,每吨酒精亏损150~200元,深加工企业基本处于限产局面,部分企业已经停产。据调查,目前酒精企业开机率在50%,淀粉企业在60%左右,为了应对亏损,部分深加工企业已经开始销售玉米。国内玉米市场虽然进入理论上的青黄不接时期,养殖需求整体较大,导致玉米价格还可以受成本推动缓慢上涨。不过,由于养殖及加工业亏损,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未来能够影响玉米市场的因素,主要还是天气。
文章来源:慧通农牧信息资讯转载,欢迎垂询交流!